勾建山作(新华社发)
近年来,由于不良网贷机构的推波助澜,一些大学生无力偿还贷款以至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屡有发生,织牢监管网络、防范校园贷风险的呼声很高。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表示,重拳出击整顿校园贷,必须落到实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理性消费,需要各方合力。
整治乱象,拒绝“收割”
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乱象引发各界关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发展,在校大学生群体使用互联网消费贷款的不在少数,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记者了解到,不少校园贷款平台注册简单,甚至无需资料审核,并以免息、零息分期等字眼吸引学生用户使用。但由于无收入来源,且缺乏专业的指导,有的学生常面临还不上贷款的问题。
校园贷款平台带来的隐患不容忽视。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部分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超前消费。这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杜绝“收割”,《通知》明确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验,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营销,不得向大学**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通知》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风险管理,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规范催收行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所有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信贷信息都要及时、完整、准确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对于已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通知》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要制定整改计划,已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
据了解,银保监会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通知》贯彻落实工作,积极开展违规业务的排查整改,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收割”大学生的现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规范市场,满足需求
如今,年轻人已成为网贷消费的重要群体。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通报中披露,网贷案件被执行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至30岁,不少是刚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而据广州互联网法院统计,涉网贷纠纷案件的被告近六成是35岁以下青年。业内人士认为,在校大学生的资金需求客观存在,但不能让年轻人困于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之中。整顿借贷消费乱象,有待监管持续发力,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就大学生贷款市场乱象屡次出重拳。例如,针对“校园贷”“裸条贷”等问题,有关部门及时叫停了P2P网贷机构的校园贷业务。此外,从整体来看,中国针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监管和规范力度不断加强。2020年11月,银保监会会同央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20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会议,要求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
针对校园贷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应当疏堵结合,规范校园金融服务,维护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规范和健全校园金融市场,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整顿力度,另一方面要满足好大学生合理的金融需求,弥补高校金融服务的短板。
对此,《通知》也提出,为满足大学生合理消费信贷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遵循小额、短期、风险可控的原则。有业内人士建议,可通过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建立免息或低息的公益性贷款服务平台,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消费观,同时也为企业培育**的未来客户。
加强教育,理性消费
部分大学生“有钱任性”的消费需求遇上“力所不及”的贷款风险,是造成不良校园贷的重要原因。对此,各方呼吁应加强教育,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
近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表示,要指导各高校结合新生入学教育、日常思政教育等工作,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财商”教育,提醒学生警惕电信诈骗和不良校园贷。
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张文斌说,各高校应定期排查学生参与校园贷的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处置。利用大数据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努力做到早防范、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
郭鹏指出,织牢政府“资助网”是避免大学生陷入不良“网贷”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将督促指导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解决学生临时性、紧急性资金需求,关注发展性需求,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学生拓展学习、创新创业等。
..认为,大学生群体的信用意识尚未完全建立,过度的、不规范的信用支持往往会引发不理性消费、助长校园攀比之风。对此,学校应强化校园管理,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群体应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要过度借贷。如确需贷款,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产品,不要轻易在不了解的网络平台申请贷款。
(——本文章摘自人民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